江西省道教文化旅游产品开发

作者:来源:北京创行合一旅游规划设计院  日期:2016-08-23

  

    一、道教与道教文化


  “道教”即“道”的教化和说教,是信奉“道”,并企图通过个人的修炼而得“道”成仙的宗教。


  道教的“教义”是“道”,它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既是规律,又是情感,具有无形无名、自然无为、看不见摸不着,而且不可言说的性质。是开天辟地之前宇宙浑沌的原始状态,也是超越现实世界一切事物的宇宙最高法则。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一种上层建筑,一种社会意识,作为一种观念、一种文化,深深影响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对人们的旅游消费行为和审美观念产生重要的影响。


  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鲁迅说:“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道教作为土生土长的宗教,长久作用于中华民族的心理、风俗习惯、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以及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各种方面,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宗教活动的事象作为一种吸引物,可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旅游产品,成为一地旅游吸引力的源泉。


  道教文化从广义上讲包含道教徒和信教民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因此可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二大部分;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可分为道教物质景观旅游资源和道教精神文化旅游资源二部分。


  (一)道教物质景观旅游资源


  道教物质景观资源是道教文化的物质载体,主要分为:


  1、洞天福地(道教名山)

  2、宫观建筑和庭园(园林)

  3、神象、宫观陈设和法器

  4、道教墓葬


  (二)道教精神文化旅游资源


  道教精神文化旅游资源是指除了道教文化物质载体(实体)以外的具有旅游吸引力的精神文化内容,包括:


  1. 道教艺术(雕塑、绘画);

  2. 道教文学(神仙传记、游仙诗、神魔小说、道情);

  3. 道教音乐(道场音乐、法事音乐);

  4. 道教戏剧(神仙道化剧);

  5. 道教养身(道教饮食、导引、调息、气功等);

  6. 道教医药;

  7. 道教科技(冶金、化学、天文、地理、生物等);

  8. 道教经书(《道德经》、《太平经》、《抱扑子》及《道藏》、《云笈七签》等);

  9. 道教节日(道教特定的纪念、庆贺、追荐之日辰仪典);

  10. 道教科仪(斋醮祀典、授篆与传戒等)等。


  二、江西道教文化旅游资源


  (一)江西道教占居全国十分重要的地位


  1、江西洞天福地数居全国前列


  道教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之说,它们都是传说中上天遣群仙统治的地方。其中“十大洞天”有些已不存在,有些因年代久远,记载不详,未知所在。三十六小洞天“别有日月星辰灵仙宫阙,主御罪福,典录生死,有高真所据,仙王所理”;七十二福地“在大地名山之间,上帝命真人治之,其间多得道之所”,都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是道教活动比较集中、比较活跃的地方,在道教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在全国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中,江西分别占6个和12个,占全国的16.7%,仅次于浙江,列全国第二位。




  2、道教祖庭——龙虎山


  龙虎山是我国道教的发祥地。东汉永元二年(公元90年)张道陵在此传道炼丹,“丹成而龙虎见,山因以名”。第四代天师张盛移居贵溪后,子孙世居不变,形成了代代相传的张天师家族世家,传位六十三代,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是我国历史上唯一能与孔子世家相提并论的宗教世家,故有“南张(天师)北孔(夫子)”之说。受历代帝王的封诰、扶植,以龙虎宗正一道为中心的龙虎山在中国道教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龙虎山兴盛时期曾有十大道宫,八十一座道观,五十座道院,还有敕书阁、藏经楼、学宫等众多文化教育建筑。至今保留的上清嗣汉天师府为全国21座重点道观之一,是历代天师生活起居之所,历史上赐号为“大真人府”;上清宫是天师演教、传道之处,原建有二宫、十二殿、二十四院,被誉为“仙灵都会”,“百神受职之所”,在龙虎山和周围县市还有正一观遗址和历代天师墓以及众多碑文遗址。


  龙虎山道教文化辐射全国,远播海内外,奠定了它的道教“祖庭”地位:


  (1)天师张道陵在国内的踪迹和影响


  洛阳北邙、嵩山石室、太湖林屋、宜兴善卷洞以及四川峨嵋、江西庐山等为张道陵修道访真飘游之地,长期流传着有关张天师的传说;


  四川和陕南汉中为张道陵祖孙客居传道之地,建有二十四教区,遗迹和传说颇多。其中青城山天师洞、古银杏、“虎龙肇基”匾、自贡陵井(即张道陵所开盐井)和汉中张鲁庙等古迹至今尚存;


  广西贺县丹霞观为第四代天师张盛为广王讲经说法之地,有遗迹;


  唐宋以来,朝廷为张天师在京师设坛传箓和建造府弟。南京有天师府和太乙泉亭;北京有东岳庙和正乙祠戏楼,白云观有张道陵铜像等古迹;民国时上海为张天师传道和组建“道教会”的地方,有大量道教文史资料可供采集。


  南宋以后张天师主领三山符箓、茅山、阁皂山等道教名山至今存有天师符箓和碑文。


  明代,湖北武当山、安徽齐云山的道观住持分别由龙虎山选派,或由张天师荐举,二山具有鲜明的龙虎山道教文化色彩。


  元代以后,全国道教通行龙虎山醮典。


  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原为张天师梵文乐谱。


  第六十三代天师张恩溥去台后,在台湾建有天师府和崇圣殿等道观。目前全台登记在案的大小道观有4700余座,信奉道教的成人信徒约500万之众。


  (2)天师张道陵在世界各地的影响


  南北朝和唐宋时,道教传至海外。据报导,除中国大陆外,全世界有道教信徒3000余万人,其中,台湾省有500多万人,香港特区有30多万人,泰国信仰道教的有15万人,新加坡有道观100多处。


  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信徒明清以来直接拜受天师道箓。


  近代,道教教义远播欧美,盛传东南亚,道教宫观和信徒已遍布五大洲华裔之中。


  3、全国三大符箓派中有两派源于江西


  中国道教发展过程中分化成许多派系,金元时期道教演化为北方的“全真道(派)”和南方的“符箓派”。符箓派侧重于符箓禁咒、祈福禳灾,至今在世界上有广泛影响。符箓派又可分为龙虎宗(正一派)、茅山宗(上清派)和閤皂宗(灵宝派)。正一派以龙虎山为祖坛,创始于张道陵四世孙张盛;灵宝派以樟树閤皂山为本山,以葛玄为开派祖师;上清派以江苏茅山为本山。自北宋以后,龙虎山天师道影响日著,南宋理宗于嘉熙三年(1239年),命三十三代天师提举三山符箓,从此符箓派归宗龙虎山,自此龙虎山一直位居各派之首,在道教中居重要地位。


  4、张天师、许逊等道教人物在中国道教史上占重要地位


  江西是道教的发源地,历史上著名道教人物或生于江西或长期活动在江西,对道教的发展和传播起到重要作用:


  (1)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原名张陵,东汉中叶在云锦山炼“九天神丹”,后“丹成而龙虎见”,因而称龙虎山,龙虎山也就成为中国道教第一山。张道陵创立天师道,是为道教祖天师,称第一代天师。


  (2)龙虎派创始人——张盛,张道陵四代孙。东汉献帝建安年间,张盛携经箓自汉中迁回龙虎山,故称“龙虎派”,从此形成了嗣传六十三代、香火不绝的天师世家。


  (3)东方“智圣”——鬼谷子。鬼谷子为战国时期的楚人。他能养生长寿,善纵横捭阖之术,相传张仪、苏秦、庞涓、孙膑都是他的学生,被称为纵横大师、术数大师、兵谋大师、商道大师、仙道大师,后人尊称为“智圣”。龙虎山东南30公里的云梦山鬼谷洞为鬼谷“修真之所”。


  (4)收集整理道教经籍的奠基人——陆修静。陆修静,南朝吴兴东迁(今浙江吴兴东)人,长期修道于庐山简寂观。对道教经籍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奠定了《道藏》的基础,且对道教仪式做了重大改造,创造了南天师道,是道教仪式创立的一代宗师。


  (5)灵宝派创始人——葛玄。葛玄修道于閤皂山,创立灵宝派,又称閤皂派,与上清、天师合称“三山符箓”,道尊称其为“葛仙公”、“冲应真人”。


  (6)净明派创始人——许逊。许逊修道于南昌西山,创立净明派,为道教四大天师之一。宋徽宗封其为“神功妙济真君”。因力除蛟蜃精之害,受后人供奉,其祖庭万寿宫在国内外有很大影响。


  (7)除此以外,著名道士还有:

  神宵派创建人宋建昌南丰人王文卿;天心派创始人临川人饶洞天;玄门广慧派创建人宋武宁人章哲;玄教大宗师元贵溪人张留孙、吴全节、夏文泳等;全真道南派道士贵溪人桂心渊、方壶子及推动南北二宗合并的陈致虚等。


  (8)传说中的仙人

  洪崖:传说为黄帝的乐师,因此洪崖被称为中国音乐鼻祖,现南昌西山有“洪崖丹井”,是为旧“豫章十景”之一。

  麻姑:传为东汉建昌人,著名的女寿仙。民间传说三月初三麻姑特制寿酒献给王母娘娘,是为“麻姑献寿”。

  九天来访使:传统常驻庐山,为五岳上司,庐山立庙奉祀。


  5、道教经典——《道藏》由江西第43代天师编修


  世界各大宗教都有其专门经典,道教的典籍编汇起来叫《道藏》,是汇集收藏道教经典及有关书籍的大丛书。宋大中祥符九年新喻王钦若主领编修宋《道藏》4359卷,同年编出的《宝元统录》4350卷,为全国最早的道著全书。现今传世的《道藏》是由明朝第43代天师张宇初及其第44代天师张宇清奉诏主持编修的,刊于明正统十年(1445年),称《正统道藏》,收各类道书约1500种,5485卷,装为512函。《道藏》作为道教经典,是了解、研究道教及其历史的百科全书。《道藏》还收录了儒家及诸子百家著作上百种和中国古代医药、养身、化学、冶金及天文历法、堪舆占卜等著作,因此又是研究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科学技术的重要著作,是中国学术文化史有重要价值的宝库。


  (二)“天人合一”体现了生态理念


  道教旅游资源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体现了道教崇尚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为综合开发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创造了有利条件。


  道教以修炼成仙为最高理想,修炼需要清净的外部环境,因此名山大岳就成了道士修炼之地,不但被神化成神仙居住的地方(洞天福地),而且还有大量宫观,是道教活动的主要场所。江西道教名山均为著名风景名胜区,龙虎山、三清山、庐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麻姑山、武功山、阁皂山、玉笥山、西山(梅岭)、翠微峰、汉仙岩、玉壶山为江西省省级风景名胜区。龙虎山为著名的丹霞地貌,丹峰碧水、古崖墓群与宫观府第融为一体;三清山的道教建筑在苍松环抱中按五行八卦式布局……。“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宫观府弟与自然风光的结合,增添了自然风光的仙气、灵气,提升了资源品位,这也是为什么三清山能胜于黄山的原因。道教文化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使旅客在游山玩水中,接触道教文化,更好地感受道教“天人合一”回归自然的精神追求,从而使游人自觉地投入到大自然中,感受自然的恩惠,求得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而这正是生态旅游所要达到的目的。


  (三)江西道教旅游资源分布特征


  道教旅游资源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有利于组织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


  江西各县市都有道教踪迹,全省历代建立的道观、道院估计不下500余处。随着宗教政策的落实和旅游业的发展,这些道观、道院有的已经修复。加强这些道观的管理,它们有可能成为当地文化旅游的一部分,并且通过这些道观为重点道教旅游地提供客源。


  江西道教旅游资源集中分布在赣东北、浙赣铁路沿线和京九铁路江西段的北段。赣东北集中了龙虎山、三清山两座道教名山,葛仙山(铅山县)香火兴盛;江西洞天福地中的灵山、马蹄山、元晨山也分布在这个区域。以这个区域为中心,辐射江西、浙江、安徽、福建,成为江南道教文化中心。浙赣铁路沿线是江西的城镇密集带,同时也是道教旅游资源富集带,自东往西,主要有三清山、灵山、葛仙山、龙虎山、閤皂山、武功山和玉壶山。京九铁路江西北段(九江—吉安),主要集中了庐山、西山万寿宫、阁皂山和玉笥山,彭泽虎溪山、奉新东白源、丰城始丰山、新干郁木坑也分布在沿线二侧。江西南部的道教旅游资源主要有麻姑山、金精山和汉仙岩。值得一提的是赣南是我国堪舆(风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兴国三僚村被誉为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在海内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江西省以浙赣铁路为界,大体上可分为赣北和赣南二大块。赣北城市密集,工业发达,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是江西旅游业比较发达的地区。旅游资源空间上的相对集中,利于依托城市和交通干线,组织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这对发展道教旅游是十分有利的。


  三、道教旅游规划总体思路


  (一)规划原则


  1、以龙虎山为龙头,带动全省道教旅游业发展。

  2、突出文化内涵,促进道教文化与旅游的结合。

  3、处理好旅游业发展和宗教活动的关系。

  4、统一规划、整体开发,使道教旅游与观光、休闲、度假旅游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旅游业的规模效益和经济效益。

  5、坚持保护和开发相结合,严格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和生态环境,保持清新古朴的自然风光和浓郁、庄重的宗教氛围。

  6、坚持突出重点、分步开发、逐步完善的原则。


  (二)市场开拓


  1、游客市场


  (1)信众、香客


  道教在中国源远流长,作为本土宗教,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深厚的民众基础。如果把凡是信奉道教教义的人都称为信众,则数量是十分庞大,他们少数是真正的道教徒、大部分是普通农民,是各地宫观、道院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据调查,西山万寿宫每年农历7月20日至9月初一的大庙会期间,参加的达几十万群众,其中7月30日(许逊升天日)有10万之众,整个万寿宫人山人海,致使每年县里都专门成立指挥部,维护秩序。参加庙会的民众除了周边县市外,还有宜春、新余、波阳等外地农民和广东、福建香客。至于道家思想理念几乎影响到全国各个层面。


  (2)普通游客


  除了香客以外,构成江西道教旅游市场的还有广大的普通游客,他们慕名而来,在游览名山胜水的同时参观宫观、道院,这部分人的数量也十分庞大,而且与香客不同的是他们基本不受宗教活动的影响,属于常年型客源。


  (3)文化、科研人员


  主要是文化单位、科研单位、高等学校的人员。这部分人数尽管很少,但能量却很大,他们对道教文化的传播、道教旅游的宣传促销,以及道教文化内涵的发掘、道教旅游产品的开发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4)特殊要求人员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众的兴趣更加广泛,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传统文化对他们的吸引力将越来越大。道教文化中的无所不能、无所不在的“道”,天人合一的天人观,神仙信仰、民间传说、符箓咒语、导引按摩、服丹成仙、斋醮法事,以至于道教徒的生活起居、饮食习俗、神象法器等等对民众都有很大吸引力。到深山野林、宫观道院中探索道教文化的秘密,体会回归自然的感觉,寻找修身养性、益寿延年的灵丹妙药等等,都将成为新的旅游项目。因此参加道教文化研习、道教养身健身、道教节庆、斋醮法会的将越来越多,他们将成为道教文化旅游的重要力量,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生活的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而日易扩大。


  2、市场开拓


  (1)市场开拓的指导思想


  稳定信众、香客市场,积极发展国内市场,努力开拓海外市场。


  (2)信众香客是道教活动的主体


  这部分人中的大多数是农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较低,除了宗教活动和庙会,很少到道院去,而且消费水平很低(万寿宫庙会,有不少农民的功德费只有几角钱)。但是由于这部分人数量很大,市场比较固定,又有继承性,因此应予重视。重点应放在增加宗教活动内容和“借会(庙会)促销”上,对这部分中的道教信徒特别是海外香客则重点是扩大宣传,改善接待条件,吸引他们到江西弘法扬善、进香朝拜和投资。


  (3)入境市场以华人圈为主,重点是东南亚、韩国和日本


  道教的远播可追索到南北朝时期。近代以来,随着大批华人到海外求生,道教随着传到世界各地。华人思乡恋土,到异国他乡,必建庙求神灵保佑,因此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必有庙宇,而且许多是道教宫观。例如福建、广东沿海移民到新加坡时,必须在故乡神庙香炉里取包香灰带在身上,到了新加坡后,要倒入所供奉的神庙里,叩谢神明保佑。


  (4)游客以江南地区为主,重点是上海、浙江、江苏等沿海地区游客,沿京九铁路北上的广东沿海和港澳游客,以及省会城市游客。沿海地区经济比较发达,文化水平较高,对旅游的条件要求比较高,因此要提高服务质量,增加文化内涵,搞好接待,满足他们的需要。


  (5)中国南北差异很大,以江南风光和道教文化为特征的旅游资源对北方游客有很大吸引力。目前这部分人主要到海南、广东沿海地区。因此要扩大宣传,在扩大东部、南部市场的同时,加强北方市场的开拓。


  (6)加大促销力度。例如在道教文化事象明显、游客多的名山古都设立办事处,聘请信息员,及时掌握游客动态;加大天师道的宣传,扩大影响。如北京正乙祠戏楼,原为天师驻京焚修和举办斋醮活动的的地方,数百年来一直冠居京城四大戏楼之首,被称为“中国戏楼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如此重要的龙虎山道教文化古迹座落京城,应加强宣传,利用其为江西省旅游业服务。


  (四)道教旅游产品格局


  1、精品项目——四山一宫二线


  (1)龙虎山道教祖庭朝圣游

  (2)阁皂山——樟树“药都”养生保健游

  (3)三清山仙踪访寻、三清福地探秘游

  (4)麻姑山麻姑献寿节

  (5)南昌万寿宫朝圣观光游

  (6)南昌——阁皂山——龙虎山——三清山名山道教文化游

  (7)江西洞天福地寻踪游


  2、其它道教旅游开发


  (1)武功山道教文化观光游

  (2)庐山仙人洞吕祖访仙游

  (3)玉笥山洞天福地游

  (4)葛仙山庙会

  (5)翠微峰金精洞道教福地游

  (6)兴国县三僚村堪舆文化游


  四、道教精品旅游区开发


  (一)龙虎山道教祖庭朝圣游


  龙虎山是以道教圣地、碧水丹山与古崖墓群为特色,以朝圣、游览、观光及科学考察为主要内容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其核心景区为上清镇、龙虎山镇辖区范围。


  1.开发思路


  (1)突出道教祖庭地位,挖掘其道教文化内涵,全方位开发,使之成为中国道教博览与研究中心,世界道教信徒朝圣中心。


  (2)融道教文化于丹山碧水之中,使道教文化与山水文化、道教建筑与自然风光有机结合起来,使游人在游山玩水中感受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道教文化追求美德和智慧,崇尚自然的精神和文化内涵。


  (3)严格保护历史遗存和自然生态环境,有计划地恢复具有重大道教文化意义的宫观建筑,再现龙虎山道教文化的辉煌。


  2.开发内容


  (1)龙虎山道教朝圣游


  龙虎山作为道教的发源地,享有道教祖庭的地位,但是目前其在中国道教中的地位离“祖庭”尚有差距。因此要做好道教朝圣游,必须树立“祖庭”形象,要象峨嵋、五台、普陀、九华山树立佛教界的地位一样,树立自己在道教界中的地位。为此应尽快恢复上清宫,建立道教博览馆、道教文化研究中心和道教文化培训中心;加强与国内外道学界的联系,扩大授箓范围和授箓时间;邀请道学界知名学者访问和合作研究;出版有关龙虎山研究的专著和论文,拍摄龙虎山天师府、天师道及道教有关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的影视作品;在全国各地如北京正乙祠戏楼和张天师活动处立碑以志,使人不忘历史,使龙虎山真正成为世界道徒朝觐的圣地。


  (2)龙虎山国际道教文化节


  近几年来,龙虎山每年11月20日至25日,由鹰潭市政府、江西省旅游局、江西省宗教局、中国道教协会联合举办了龙虎山国际道教文化旅游节。作为江西省推向世界的精品旅游项目,应予以办好,使之成为带动江西道教旅游以至于江西旅游业的拳头产品。旅游节以道教文化交流、道教文化研习、天师府受箓、大型道乐表演、道教戏剧演出,道教文化主题竹筏漂流,以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祈福法会以及饮食、健身等为主要内容。文化节旅游搭台,经贸唱戏,开展各种形式的经贸、科技、文化活动。


  (3)龙虎山道教文化研习游


  成立龙虎山道教文化研究中心和道教文化培训中心,开展道教文化研习游。 龙虎山历代天师都十分注重自身道性的修炼,并且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道性高洁、道法精深的高道。他们在天文、地理、科仪、文学、书画、养身、符法等方面多有建树,并被裁入正史而名垂史册。龙虎山之所以能成为中国道教祖庭,统领道教数百年,正是有这样一批高道,以及在中国道教教育和文化中的杰出地位。目前中国道学研究和教育机构,主要有中国道教学院(北京)、上海道学院、广州道教文化培训中心及散见于社会科学院和大学中的宗教研究机构。对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道教和国外道学研究的热潮,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尽早成立龙虎山道教文化研究中心和道教文化培训中心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 4)龙虎山道教宫观府弟探秘游


  龙虎山作为道教的发源地,保留有天师府和众多的宫观遗址、天师墓以及其它道教建筑。例如号称天下第一宫的上清宫遗址,依然仙迹飘绕、仙气犹存,特别是《水浒传》开篇中描写的镇妖井,更是吸引游客,都想看看那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是怎样从井里冲将出来,变成梁山一百零八将扰得天下大乱的。天师府至今已近900年历史,府弟门对泸溪河渡口,恢宏气派,二旁对联是“麒麟殿上神仙客,龙虎山中宰相家”,形象地道出了天师既是“神仙”,又是“宰相”的身世,反映了道教与封建政权的密切关系。天师府占地3万多平方米,内部豫樟成林,建有玉皇、上清、赞教等殿和天师私弟,塑有祖天师神象,保有铜钟、古碑和悬挂在各厅的金匾,以及天师玉印、斩邪雌雄剑等珍贵文物。天师府作为张天师世居之地和主领三山符箓的中心,在道教历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天师府是我国南方唯一保留的中国古代宫殿式府弟建筑群,建筑风格既不同于北方园林,也不同于江南苏州园林,而是道教独特的修仙园林,反映了天师“天人合一”、“神道共处”的思想和道法自然的艺术神韵。如正一观遗址和遍布上清镇的“留候世家”、“留候弟”、“留候家庙”、“留候衍庆”等在道教历史中都具有重要地位。道教的鬼神崇拜和神秘文化、名目繁多的斋醮法事和礼仪,张天师承袭63代的悠久历史和道教建筑都包含在恢宏、威严又飘飘欲仙的宫观府弟中。因此龙虎山宫观府弟作为延续近2000年的道教文化的载体,是了解和探索道教奥秘的宝库,对广大游客有很大的吸引力。龙虎山宫观府弟探秘包括天师世家探秘、道教园林探秘、道教建筑探秘、道教礼仪探秘、道教法事探秘、道教宫观探秘等等。天师宫观府弟探秘要注意处理好旅游和正常宗教活动的关系,防止游客对道教活动的干挠,要遵重道教习俗,遵守宫观规定。


  (5)龙虎山道家养生、健身、仙居游


  道教非常重视养生,认为“我命在我不在天”,重视自我修炼,祛病强身。道教关于天人相符的观点,促进了我国中医药学和人体科学的发展,所以道教徒中名医多、寿星多,有“名医多羽客,寿星出道家”之说,因此养生健身是道教文化中最接近大众,最具实际意义,也是最具生命力的部分。龙虎山山水相依,刚柔相济,阴阳平衡,接天地无涯之真气,摄宇宙虚空之阳精,历代天师仙真在此修炼栖息、养生炼形,缓衰益寿,百岁天师不乏少数,加以千年古镇、物产丰富,被称之为“仙居之所”,是最好的养生修炼和居住之地。


  龙虎山道家虚灵功是国家体委向国内外推荐的优秀养生功法,它融道、释、儒各家精华和中医保健精萃,以意念诱导为核心,以顺其自然、锻练舒适为原则,是动静结合、性命双修、身心合炼的上乘功法。“来龙虎山做神仙”的养生保健游,融旅游和医疗保健为一体,健身和娱乐相结合,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主要内容为了解道家养生文化要点,掌握虚灵功功法,运用道家养生手段调治疾病,开展对疑难杂症进行康复诊断诊治等。为此要规划建设好龙虎山旅游渡假区,设立道家养生保健中心,开发天师养生保健系列饮食,并逐渐建成以道家文化为特征的国家级旅游渡假区和康复中心。


  (6)龙虎山道教饮食文化节


  道教饮食是道教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龙虎山作为天师居所和修炼之地,十分注意饮食与养生的结合,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既带宗教色彩,又符合科学饮食和地方特色的天师道菜和道教饮食文化。天师道菜选用龙虎山特产精工制作而成,每一味菜都蕴含着一方水土和道教文化内涵。在选料上忌上牛肉、乌鱼、鸿雁和狗肉,因为有违忠、孝、节、义的教规;菜肴按“八卦图”的方位摆放,连餐具也摆成八卦图形。目前天师道菜、道家酒已形成系列。其中最著名的有上清豆腐、天师八卦宴等。


  上清豆腐以鲜、嫩、白、爽、香、滑为特色;天师八卦宴可简可繁,简单的一荤二素,适宜大众百姓,“大餐”集道家菜于一席,具有道教文化的浓厚色彩。道家酒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天师家酒、天师贡酒、天师宴酒、龙泉特曲等已形成系列。


  天师道菜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符合当今倡导素淡清新绿色食品的潮流,应作为龙虎山以至于江西省饮食业重点挖掘的对象。要加强天师道菜的研究、推陈出新,形成菜系,创出名牌;尽快规划建设龙虎山美食街(城),推出龙虎山道教饮食文化节。


  (7)道教音乐、戏剧欣赏、演习游


  “神仙道化剧”是元代杂剧的一种,“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马致远就写了“吕洞宾三醉岳阳楼》、《黄梁梦》等著名剧目;《八仙庆寿》、《城南柳》、《万仙录》等广为流传。这些剧目大多是演述道教神仙变化或飞升的故事,在民间流传极广。


  道教音乐是道士在斋醮、颂经、法术等道教活动中使用的音乐,种类众多,曲调优美,具有很强的象征性和感染力。道教音乐根值于民间,大量吸收了民间音乐素材。因而具有大众化、通俗化的特点,一直为民间所喜闻乐见。龙虎山作为天师之居所和道教斋醮之正宗,其斋醮仪式中的音乐更加丰富多彩又遵循严格的斋仪规范。龙虎山所在的赣东北是弋阳腔和赣剧的发源地,因此龙虎山道曲往往渗透了弋阳腔赣剧的曲调,这种道教音乐融民间乐曲于一体,音乐古朴,风格淡雅,色彩鲜明,颇有“耳听仙乐,目迷五色”之感,中国音协已把清微道教音乐列为全国搜集整理的重点项目之一。


  有关张天师的剧目甚多,例如《张天师断岁寒三友》、《张天师夜祭辰钩月》等,而且出现了具有浓厚道教色彩的民间道戏,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龙虎山道教文化中心应与文化部门、音像部门合作开发龙虎山道教音乐和道教戏剧。目前国内不少地方对道教音乐做了整理,如武当山道教音乐、苏州道教音乐、白云观道教音乐等。为此应将龙虎山道教音乐、戏剧的发掘整理,作为旅游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现有基础上(《中国龙虎山天师道音乐》,中国文联出版公司,深入挖掘,成立道教文化艺术表演团体,并将整理出的音乐剧目作为“保留节目”,作为鹰潭市城市形象设计的重要内容。


  (8)龙虎山道教法事活动观礼


  道教节日一般都是神的节目,包括道教特定的纪念、庆贺、朝诵,近荐之日辰仪典。由于我国民俗节日与道教信仰有密切关系,几乎所有的民俗节目都富有道教信仰的内容,所以道教节日也就成了全社会的节日。龙虎山道教节日甚多,除诸如三元节及三清道祖圣诞、玉皇大帝圣诞、真武大帝圣诞等诸神的节目外,与龙虎山有关的则有降魔护道天尊圣诞(张天师圣诞)(正月十五日)、祖天师圣诞(农历三月十五日)等。利用龙虎山特殊的地位,推出道教节庆活动,将吸引大批道教信徒和各地游客。


  除了道教节日外,上清镇每年农历七月二十日的庙会一直沿至今日,形成大规模的民间集会,应纳入龙虎山旅游的总体规划中。改善庙会环境,争取办成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的全国著名的庙会。


  (9)龙虎山道教文化旅游商品开发


  道教宫观里的许多物品,例如香案、香炉、供具、跪垫以及经案上的磬、木鱼、小鼓、做法事(道场)使用的朝简(笏)、如意、令旗、法剑、镇坛木等,对常人来说,既神秘又具有新奇感,还有道家典籍、书画、神象等等,都可以成为旅游产品。在道教旅游纪念品上,要突出龙虎山天师府、张天师和道教特点,防止千篇一律,粗制滥造。


  张天师世居龙虎山,以“天师”、“龙虎山”命名的土特产品很多,这些都是很好的旅游产品。例如,龙虎山板栗,又称天师板栗。板栗个大香甜,淀粉丰富,是龙虎山道家修炼常食之果品,也是理想的滋补品;百岁菜,又称道菜、捺菜、九头狮菜,是龙虎山特产,食之可开胃、生精、益寿,当年天师云游四海,随身携之食用;龙虎山斗笠,是古越人遗下的遮光避雨的工具,深受游客青睐;另外天师家酒、天师宴酒、天师贡酒、上清豆制品等都是很好的旅游土特产品。


  ( 10)“智圣”鬼谷子术数文化研习与鬼谷子仙踪访寻游


  龙虎山东南30km的云梦山鬼谷洞被称为道教第十五洞天,是鬼谷子修炼之地。鬼谷子是与道教祖师老子同时代的人,后人尊称为“智圣”。云梦山原建有凝真观,现鬼谷洞、张仪井、苏秦台仍历历在目。云梦山峰峦叠嶂、环境幽美,山上现建有云梦天乐道观和鬼谷子雕象。时至今日,鬼谷子文化早已跨出国门,成为世界各国竞相研究的对象。挖掘鬼谷子文化的丰富内涵,开发云梦山鬼谷洞旅游区,对提升龙虎山道教祖庭地位,发展道教文化旅游有着重要意义。为此推出“智圣”鬼谷子术数文化研习游;鬼谷子仙踪访寻游;鬼谷子养生健身游;开发鬼谷饮食文化、鬼谷文化艺术,使之成为龙虎山道教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3.旅游游览体系


  (1)龙虎山道教文化游览区景观构成


  龙虎山道教文化旅游是龙虎山风景名胜区旅游体系的一部分,道教旅游和观光旅游二者相互依托,融为一体,形成了以道教文化为特征,以丹霞地貌为基础的风景名胜区。


  根据旅游功能分区,龙虎山道教文化游览区可分为仙水岩景区、龙虎山景区、上清宫景区和鬼谷洞景区。四大景区以泸溪河为纽带联接起来,形成分布在泸溪河两岸绵延20多km的山水画廊和道教文化走廊。


 


  (2)龙虎山道教游览路线


  龙虎山风景名胜区以鹰潭市为依托,以龙虎山镇、上清镇和冷水镇为节点,以泸溪河、鹰厦铁路及龙虎山镇至冷水镇的公路为纽带组织旅游活动。目前上清镇至冷水镇的公路正在整修,届时,从上清镇至鬼谷洞只需2小时,其旅游线路将由目前的鹰潭—龙虎山—上清镇延长至鬼谷洞。


  泸溪河竹筏飘流是龙虎山的主要游览项目之一,近期将飘流延长至上清镇,远期整治河道,开通冷水镇至仙水岩的水上游览线。旅游线路见图4-2。


 


  4.景点景区建设


  (1)上清宫景区


  ①重建上清宫,第一期恢复府弟门、下马亭、钟楼、鼓楼、午朝门、玉皇殿、伏魔之殿、整修东隐院

  ②清理标示殿堂遗址

  ③重新规划绿化上清宫周围环境,栽种樟、松、柏、银杏、玉兰、罗汉松、竹等树种

  ④划定天师府保护地带,整治周边环境。天师府内建筑风格即要保持“山中宰相”的豪华气派,又要体现道教返古朴真、追求自然的风格。

  ⑤建造世界道教文化博览馆。形成以道教文化为核心,由龙虎山——天师府——三清宫——博览馆组成的中国道教朝圣、研修、养生、观览中心。

  ⑥重塑上清古镇风貌,发展道教旅游纪念品与旅游食品加工。


  (2)龙虎山景区


  ①新建龙虎山堂,地点在龙虎山主峰下,作为贵宾接待用,同时从形象上加重龙虎山主峰在景区的地位。

  ②完善龙山、虎山、观音壁、薛家寨等景点的游步道及服务设施,形成区内游览系统。

  ③修建云锦石廊桥和云锦石码头,沟通泸溪河两岸,扩大龙虎山景区范围,同时也是云锦石旁的一个新景点。

  ④保护龙虎山主峰和龙山、虎山自然原貌,加强周边地段的绿化,选择乡土树种、观赏树木、经济林木(如板栗),营造天师府至龙虎山沿泸溪河两岸林相丰富的风景林带,改善和提高沿河风景环境质量。


  (3)仙水岩景区


  ①泸溪河两岸要严格保护和保持自然风貌,一般不进行人工造景,即使是历史古迹恢复重建,也必须极其慎重,精心设计,按规定审批。

  ②做好仙人城和水岩崖墓博物馆的考证工作,做到详细规划,适时进行开发。

  ③许家村(无蚊村)应保持原古村落自然风貌,控制常住人口,改善卫生环境,新建或改建的建筑物应充分体现当地民居民俗的特色。


  (4)鬼谷洞景区


  ①重建凝真观。凝真观建于五代后期,历经千年。应参考古观原貌加以规划,使之即能充分反映鬼谷文化,又具有旅游观赏价值。

  ②整修鬼谷洞园林景区。重建苏秦台、张仪井、孙膑寨、庞涓井,补植树木花草,建成一个林木葱郁、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的生态园林区。

  ③修建鬼谷术数研究中心,开发鬼谷文化艺术。

  ④修建鬼谷养生道馆。


  (二)阁皂山樟树“药都”养生保健游


  阁皂山向以灵宝道派的发祥地和葛岭烟霞的风景名胜著称,是一座集道教文化和中药文化为一体的古代名山,与匡庐、玉笥两山齐名,古称“江右三大名山”、“豫章十景”之一,为樟树“药都”奠基的国家级道教名胜旅游区。


  1.开发思路


  (1)突出阁皂山的道教名胜及其为药都奠基的历史价值和道教养生的文化底蕴。大力发掘其历史文物资源,展现中国药业祖山仙迹灵气的文化旅游品牌。


  (2)创建以阁皂山为龙头,樟树为中心,药文化为特色,包括药码头、药王庙(三皇宫)和吴城遗址为框架的赣中道教文化旅游区。


  (3)严密保护阁皂山的生态环境,宏扬历代道士采药种药的传统,广种木本和草本药用植物,申报国家级药用森林公园,开辟药用观赏花木的旅游景观。


  2.开发内容


  (1)修复和重建道教基地阁皂山


  阁皂山为我国道教三十三福地,向号为“神仙之府”。自东汉张道陵、葛玄、丁令威修道于阁皂山起,尤以葛玄在卧云庵炼丹成仙,创灵宝派,其从孙葛洪继承祖业,将阁皂山与玉笥山建成江西两大宫观福地。唐代赐名阁皂山。宋代灵宝派达于鼎盛,大修宫观,当时以大万寿崇真宫为中心,“凡殿宇皆翼以修廊”,道众五百人,“环居其外,争占形胜治厅馆,总为屋一千五百间,江湖宫观未有盛于此者”。阁皂山与龙虎山、茅山成为全国三山符箓重地,明清仍有知名道士驻足,香火不断,至清始告衰落,“荒榛茂草,所剩无几。”清末民初仍一度修复,而再败落。随着改革开放,重新开发,进行了分期开发建设工程,已重建崇真宫、放生池、百花园、丹井、接仙桥、山门、一天门等景点,每年接待香客、旅客约10多万人次。阁皂山尚有待开发景点50多处,大万寿崇真宫位置太偏,规模太小,有待恢复原址,扩大规模,以重现道教名山气势。


  (2)保护森林资源,建立中药百草园


  阁皂山位于我国亚热带暖湿地区,林木葱郁,百花竞放,是历代道家采药、种药基地。汉葛玄始建百草园,清方以智经营的药圃养虎,为种植药用植物与采集野生药物饲养药用动物树立范例。阁皂山应以护林造林为主,以木本药用植物种植为重点,扩大林区建设,为申报国家级森林公园,借道教旅游观赏和传播中药知识创造条件。


  (3)道、医结合,构建养生保健基地


  樟树以千年药都得名,又以道教奠基。在恢复阁皂山道教景观的同时,还要重建药王庙即三皇宫,完善吴城遗址建筑,创建以阁皂山为龙头,包括药王庙、药码头、临江疗养健身苑、吴城遗址的樟树旅游区及每年药王庙会相配合,使药材交易与旅游相结合,将道教文化养生品牌推向全国,显示“道教名山,碧障清江钟异秀,医宗圣地,灵丹妙药翠珍奇”的风采。


  (4)发掘道教医术遗产,构建医药大都市——药都


  樟树道教炼丹治病,从葛洪始代有传人著述丰富。如葛玄“流珠歌”,葛洪《肘后备急方》、《金匮药方》,开创医学方剂的先河,历代名医竞出。明代民间妇幼专家聂肖恒、清代金针大师黄石屏、中医药万宝全——沈敬涵等名噪一时。至今樟树民间仍保存不少有关医疗、气功的民间绝技和医药秘方,应加以发掘,形成道教医药养生、医疗中心,定期聘请国内外著名中医坐诊,使一些有各种疑难病的旅游患者从旅游中得到治疗。


  樟树以阁皂山“灵异磅薄,世称清都”的灵气和葛玄、葛洪世传灵丹妙药的“仙风”,自古形成了一套选料严,配药慎,泡制精细的制药技艺,拥有“药不过树樟不灵”的美誉。现已由民间作坊转为企业经营。近年樟树几家药厂,推出一大批中成药产品,颇有声誉。樟树制药厂产出的大活络丸获全国健康杯奖;养血当归精,获国家优质产品;安宫牛黄丸、白金降脂丸、国公酒获省优质产品,必美减肥丸、人参再造丸、精制六神丸驰名国内外。清江制药厂生产的虫草蜂王浆、虫草蛤蚧精、樟树儿宝获省优秀新产品和科技进步奖,蛇胆川贝液、脑灵素、石淋通、阿胶三宝膏、角鹿益寿精均较有名,至于传统中药积壳、柑桔等药物更推陈出新。药都的中药品牌将伴随药都旅游享誉海内外。


  (5)加强药都建设,发展药业旅游


  樟树以中药经营为特色,药材行、药店、药材收购站、中医药企业共同建成药业大市场,百年老字号长春药店,经营一千数百种中药。


  依托儒道合一的阁皂山道教文化,形成“药不过樟树不灵,药不过樟树不齐”的传统美誉,建起樟树药帮,千年来,以樟树、湘潭、汉口、重庆为四大据点,以万寿宫为会馆遍布全国的中药网络,历史辉煌。以药王庙会为契机,扩大以旅游和药业相结合的客源、客商,实现“广集天下药材,广招天下药商”与“广招天下道徒”、“广纳天下游客”相辅相成的两大目标。


  挖掘整理传统中药炮制技术,如老中医张连仁研究的白金降脂丸,治疗高血脂症,中药治疗血栓性脉管炎;樟树中医钦应标本制作,高级营养补品冬虫夏草蜂王浆的研制;天麻引种,枳壳等药用功能鉴定;半夏炮制工艺改革;人工培育天然牛黄,荣获的科技成果奖,均具有科技特色,可供展览参观。


  还可参观有千年历史的商州枳壳和四大种植基地及刘公庙、昌傅等地多品种千亩药材生产基地;数千户农民自办家庭药场,其中载培苏叶、吴萸、薄荷、白前、白术、米仁、佩兰、川贝、天麻、穿心莲、蔓荆子、辛夷、泽泻、射干等60多种载培药物,特别枳壳、陈皮、蔓荆子、薄荷、菊花、白芷、泽泻、夏天无等十一大基地,及土鳖、毒蛇、蟾蜍、蜈蚣、养鹿等养殖加工企业及规划中的阁皂山药用动物饲养基地,引进梅花鹿、香獐、灵猫、蛇类;园山寨药用动物饲养基地,培植牛黄、蛇毒、蛇胆及饲养穿山甲、金蝎、土别虫等,用中药生产成果,丰富道教旅游内涵。


  (6)以道家养生保健为龙头,整合本地优势


  现代医药产品:用现代先进科技,研制出与西药并美的新型中成药型剂,优质增寿抗衰老和儿童益智药,高蛋白多元素,有明显增加人体免疫功能的纯生物制品的新型中成药。


  四特酒:四特酒“清、香、醇、纯”,回味无穷,除逐步提高国优酒的比重外,要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要,实行药酒联姻,开发治疗药酒、保健药酒、健美药酒,形成中药、名酒相互渗透,道教文化与酒文化的结合。


  盐化工制品:樟树岩盐资源丰富,储量大,质量高,有利于开发和深加工,开发盐化工前景可观。开发产品以生产精制盐为主,并可研制生产保健营养盐、美容益智盐系列,实现药盐联姻,与道教旅游结合。


  粮食:樟树是粮食和多种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区,发展粮食加工和饮食物产,前景广阔,以道教文化为底蕴,推出一批道教旅游食品。如药膳、药用点心等。


  吴城遗址:先秦吴城商代遗址、和新石器时代的筑卫城、樊城文化遗址在中国考古文化古有举足轻重地位,尤其吴城遗址保存完整,有居住、彩陶、铸铜、墓葬等,有通向祭祀神坛的回廊,具浓厚的宗教文化价值。


  (7)弘扬道教医术,加强药学交流


  为吸引全国各地以及国际医药界来樟旅游学习,聘请名医编写有阁皂山道教文化特色的中医药图书,宏扬与药业文化相结合的中国道教文化精髓,使旅游者扩大眼界,沐浴中国传统文化。其中像葛玄的《灵符祭炼大法》等道教经典,葛洪的《抱朴子,辨问》、《肘后备急方》、《金匮药方》,南宋徐梦莘《集医录》、元杜本编《敖氏伤寒金镜录》,明聂尚恒《医学汇涵》、《痘科意统》,聂杏园《医药集义》,清毛上溥白《伤寒赋起》,何本立编的《务中药性》,关耀南编《伤寒补注》、《伤寒医类目录》等。


  (8)重视道教影响,加强“药都”品牌宣传


  重视道教文化旅游品牌,开拓新的旅游思路,扩大阁皂山的朝圣活动,在青少年中普及道教医药和养生知识,在市区广场竖立葛玄塑像,扩大药业规模,充分运用药王节和葛玄成仙节日的庙会活动,加强阁皂山旅游宣传,增加到阁皂山的旅游班车和沿途景点,使旅游者进到樟树感到“家家尊葛翁,处处是药坊,遍地皆药量,养生文化浓,一进樟树城,阵阵中药香”,“出樟归故里,身体健而康”。


  (三)南昌西山万寿宫道教朝圣游


  许逊(号旌阳),魏晋南昌人,以整治水患被称为江西福主,其传奇故事流传了一千六百多年,在道教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南昌市一江两岸是许逊驱除孽龙的活动源地,以许逊民间信仰为基础,西山玉隆宫和南昌铁柱宫向来为江西节日朝圣的中心,与西山积翠、滕王高阁相衬托,可建成以节日朝圣、游览观光及经贸活动为主要内容、集道教文化与江南山水为一体的国家级风景名胜旅游区。


  1.开发思路


  (1)突出在全国以至海外数以千计的江西万寿宫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挖掘净明道教的忠孝传统道德内涵,对南昌市辖区周围的许真君活动古迹名胜,进行全面开发,建成一个中国道教文化旅游品牌及全省赣人的朝圣基地和道教旅游胜地。


  (2)全面规划南昌的道教旅游景点,将西山逍遥福地、南昌市内铁柱仙迹、西山洪崖丹井等道教名胜和市内滕王阁、绳金塔等人文景观巧妙穿插并与西山、赣水的自然景观揉合起来,使来昌旅游人员沐浴于净明忠孝宗风与豫章的青山绿水之中,触景生情、仙风飘逸,享受道炁长存、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妙趣。


  (3)以道教旅游文化为特色,美化南昌市“一江两岸”的城市格局,增强其文化内涵,使人们看到有着两千年历史的古城在改革开放的今日,焕发出赣文化欣欣向荣的春天,给游人留下豫章古城获得新生,既有古色古香的道教文化传统又有朝气蓬蓬现代城市建设的难忘印象。


  2.开发内容


  (1)加速修复西山和市内万寿宫


  两宫始建于东晋,到宋徽宗时,西山玉隆宫已达鼎盛,有六大殿、十二小殿、五阁七楼、三廊七门、旁起三十六堂、三个道院,附近有堂台亭阁及祠庙多处,是江南最大的道教建筑群,后屡经破坏,到文革时仅有大殿残垣。县政府重修高明大殿、关帝殿、三清殿、玉皇殿、三官殿、谌母殿、夫人殿及财神殿,殿堂高大宏伟,有的保存砖木结构,是江西省内规模较大、殿堂齐全、恢复较好的宫观。近期将增建净明宗坛、二十四孝画廊,有展厅及接待设备的综合大楼,供道俗用膳的一心堂,殿内绘画装饰,将全面整修。远期将开辟宫前九龙山,建起九个亭阁,一字排开,山下凿放生池,西山街道全面改造,万寿宫后将征地320亩,作为休闲娱乐、接待外宾游客之用,并与国道相连。


  南昌市内万宫寿原建于翠花街,范围小于西山,但建筑壮丽、雕刻精细,备受游人青睐,文革中被拆毁,应予以重建。万寿宫与翠花街、棋盘街等仿古建筑,及其它赣文化旅游项目配套,形成一个集宗教、旅游、商贸于一体的旅游区,与南京夫子庙、上海城隍庙相类似,既具有古文化底蕴又能显示当代赣人雄伟气魄的新万寿宫景区。


  (2)定期举办传统庙会


  两宫历来是全省民众节日朝拜许真君庙会的中心。西山场地宽阔,古代有戏台演戏,民俗表演,营销多种土特产品,琳琅满目,庙会延长一个多月。晚上西山街上无处住宿,在山上林间过夜。节日朝圣香客达30-40万,最高峰日达10万,有一万多香客在宫内席地留宿。未来南昌万宫寿将建设得宏伟壮丽,城市庙会花样翻新,香客也会大大超过往昔,将吸引京九、浙赣两路国内游客及港澳台旅游人员荟集南昌,其客源潜力之大无法预测。


  (3)充分运用道教节事,开展旅游活动


  除8月许逊全家飞升的节日朝拜之外,还有农历正月28日许真君诞辰、南昌除夕送真君上天的除夕聚会,许真君三次下凡的道教节日,以及孽龙三月三、九月九探母节日等,开展迎神、送仙、祛邪、崇孝活动,不断推出新的旅游项目,吸引中外游客及海外赣人回乡探亲拜祖认宗。


  (4)开展净明道养生健身及炼丹养神活动


  南宋出土的《灵剑子》及《灵剑子午记》推出许旌阳的“八段锦”及炼丹静养、淡食、房中等修炼法术,有益于人体健康,其大丹神方及其他验方也将发掘研究,可为旅游人员提供医药健身的有益产品。


  (5)发掘许真君的传奇事迹,丰富文艺作品活动内涵


  历史上有关许真君的道教经传、文学作品、民间故事层见叠出,多种文艺演出、民俗表演,丰富多彩。如元明杂剧、清代弋阳腔《铁树记》,解放后编演的京剧、赣剧《许真君》,曲艺由唐代俗讲到明清评论,及赣派弹词,由道曲衍化而成的江西道情,有南昌、抚州、吉安的“道情”,于都、南康的“古文”和波阳、上饶、宁都的渔鼓,及由唱导发展而来的莲花落等,各地采灯、狮舞、龙灯、傩舞等,将配合万寿宫节日及旅游活动而大大活跃起来。为旅游提供文艺创作和民俗文化珍品。


  (6)开辟许真君遗址胜迹游览景区


  许真君治水遗址在南昌、新建周围俯拾即是,资源相当丰富,特别是南昌麻丘乡的许仙村址,罗家集的慈母墓、西山肖峰的许母墓、十二真君故宅及白马庙等遗址,经过恢复整理后配合当地民俗、土特产品,可扩大游览范围及旅游路线。


  (7)设计和开发万寿宫相关的旅游产品


  过去朝拜西山的香客,必采走柏叶,往来南昌的香客即带回红花,现西山柏树叶已所剩无多,因此须按万寿宫所在特点,设计万寿宫、许真君神像装饰品,忠孝神仙瓷画、瓷像及净明道贵重法器作为旅游纪念品,同时推出一系列有江西地方特色的赣菜、赣茶、赣酒、赣瓷、竹编等土特产品。


  (8)加强道乐培训、扩大文化交流及学术研究


  西山玉隆宫道士有为朝廷举行国醮传统,均由当时著名道士主持,道教音乐由著名音乐家朱权继承发展,可参加国际宗教活动,使净明道进一步得到弘扬,为道教旅游增强文化底蕴。


  净明道有丰富的道经道典,万寿宫曾在全国广泛分布,许真君的民间传说曾在全国广为流传,值得继续开发。在万寿宫要增设藏经阁及文化展厅,使广大赣人和海内外游人了解净明道的历史和作用。可定期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加速有关许真君及万寿宫的电影、电视拍摄放映,以货真价实的品牌,推向国际旅游市场。


  (四)三清山仙境览胜与三清福地探秘游


  三清山风景名胜区是以山岳型自然景观为主要特色,兼有道教历史文化遗存,以旅游观光为主要功能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1.资源优势


  (1)特色:三清山东险西奇,北秀南绝,具有山岳景观中仙境风光的特色,兼有“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岳之烟云,匡庐之飞瀑”的长处。


  ①山岳景观雄奇巧秀,三清群峰高矗入云,峭壁悬崖动魄惊人,怪石奇巧,惟妙惟肖,壮伟秀丽的山景是全区自然景观的主体。

  ②植物景观独具野趣。三清山不仅古木名树,奇花异草把山峦装点得葱翠润秀,更为可贵的是大面积的黄山松为国内罕见,数千亩森林,富有原始的野趣。

  ③气象景观变化奇幻。三清山云滔汹涌、雾漫神秘,仙风飘逸、变幻莫测,在主峰遇见“佛光”时,则人在光环中,影随人而动,更是一大奇观。

  ④人文景观别具一格。三清山是道教名山,遗留有大量道教建筑,其建筑结构独特,别具一格。


  (2)风景名胜区资源评价:


  三清山以奇峰异石、泉瀑溶洞、云涌神光、名贵动植物、第四纪冰川遗迹等构成丰富的自然景观。以三清宫为主体的道教建筑以古朴、小巧、干砌和玄妙布局蕴含极其丰富的道教文化遗存被专家誉为“少有的道教建筑露天博物馆。


  三清山又名少华山,古诗中有“江南何处是仙家?孤柱擎空见少华”的句子;古籍中又有“少华之奇,不让天台雁荡”的说法,可见它早已为旅行家和方士们所注目了。葛洪曾经在山里炼丹,苏洵、苏轼、佛印和朱熹都游过。沧海桑田,胜迹犹存,众多的道观古迹及民间神奇的传说,更为三清山添一份文化色彩,增一丝神秘感觉。


  三清山风景名胜区规模宏大,且夏季气候凉爽,环境质量好,是人们理想的游览,避暑度假胜地。


  2.产品开发


  (1)三清福地探秘游


  三清宫景区是人文景观的主体和高潮。沿登山古道前行,自风门至天门一段宗教色彩逐渐浓厚,沿途景观密度增加,自“少华福地”石枋进入三清宫小盆地,这里聚集着大量道教文化遗存,是全山游客必到的游览中心。三清宫作为总体布局上的一个中心,在天、地、人三方面的构思上,在地形、地势、风向、气候、阳光、水源等选择上,都是非常讲究的。首先选择了一块非常难得的山顶盆地,依山傍水,避风向阳,使三清宫背倚九龙山,占地利之形胜,门朝北极紫微星,取其“常有观其激,常无观其妙”的经义。三清宫建在一座巨大的龟形岩基上,前有涵星、清华、映辉三口天然水池,后有千年松林不竭之泉源;东有龙首山为天然屏障;西有虎山岩蹲踞拱卫,龙盘而虎踞,气势非凡。三清宫系按先天八卦图布局。八个部分的景物建筑,紧紧围绕三清宫,如同众星拱月,构成一个整体。这样的设计布局,在我国建筑史上实属罕见。它充分体现了“道法自然”的哲理和《易经》八卦所蕴藏的“变易”的潜能,不仅给人以形象上的美感,还给人以深层次的思考。自分水金沙登山至此,使人深深感受和认识到古代人、神、自然三者结合在一起,形成特殊的宗教环境,对人的精神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从而对历史和哲理会有深刻的体验。


  (2)仙踪访寻游


  三清山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道教名山,从三清山名到全山景物,及古建筑造型风格、石雕艺术、匾联石刻等,都蕴含着道家思想文化。如“三清”一词,是道教特定称谓,即“玉清、上清、太清”。道教把天空分为三个境界,三位教祖各掌一个领域。玉京峰的“玉京”一词,源自《魏书释老志》“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三清山作为道教圣地,玉京峰为最高极顶,为教祖所居之地,故题名玉京。在唐代大诗人李白诗中有“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可见玉京峰不论在名词上,还是实际地位高度上,都有特定内涵的。三清第一座山门“玄关”一词,也是宗教界特定含义,即“入道之门”的意思。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宿竹阁》诗:“无劳别修道,即此是玄关。”意即不需要跑到其它地方去修道,这里就是入道之门了。因此,三清山第一座山门就题名为“玄关”了。三清山第二座山门众妙千步门,“众妙”一词,源出《老子道德五千文》意即万物的真理蕴藏所在之境是深而又奥的,不是浅显而容易获得的。三清山众妙千步门,并非虚有其名词,在其丰富而多变的景物景观上,确有难与易的交替,曲与直的变化,藏与露的形胜,以及峰石之奇,五天门之妙,堪称“众妙之门”。三清山第三座山门,冲虚百步门,“冲虚”一词,源出《老子道德经五千文》“道冲而用之不穷”,“冲”字解释为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俗称酒盅。因其中空,故能盛酒为用,道就像酒盅那样存在于空虚之境,才能无所不在,无所不为,用之不穷。冲虚百步门,地处登山要隘,海拔1490m,距天门只有百步,门的前后都是空灵的云天,前有浮云桥,后有冲虚峰,形势十分壮观,然而门洞中空,一无所有,透过门洞看去,从无中生出许多有来,不愧为“冲虚之门”。


  (3)养生保健游


  道教与气功有着历史的渊源,道教的理想境界是得道成仙,进入仙境,从而使人的形体长生不老。故在长期的探索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较为有效的修炼方法,其中,三清山道家炼丹术所形成的“三清自然意功”健身法,是一项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养身健体功法。三清功以传统的道家气功为根基,包括保健、开智、养生三套不同类型的功法。它通过呼吸、意念、天地采气、气引、沉丹田达到增强体质,提高功能。炼三清功,有病可以治病,无病则能强身健骨,长期炼功还可以永葆青春,延年益寿。基于三清山空气清新,风景优美,可在三清山设立三清自然意功培训基地,吸引前来度假休(疗)养的较长时间的游客参与此项活动;在重阳节举行登山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参与;建立葛洪老药店,培植和销售三清山特有的名贵中草药。


  (4)道教文化研习游


  三清山古建筑和道教文物,构成人文景观一大特色。现保存较完整的有三清宫、詹碧云藏竹之所,王祜墓、龙虎殿、演教殿、纠察府、九天应元府、飞仙台、华西台、风雷塔、风门、众妙千步门、冲虚百步门、天门、宫前石坊、天门华表、步云桥、杨清桥、浮云桥、石龙、石虎、石像、石龛、石雕、石刻等,大都为明代建筑,线条粗犷、造型优美,均为小体量,古朴野趣,可与武当金殿媲美。宋代名人苏洵、苏轼、佛印、朱熹、王安石、陆游,以及明代旅游行家徐霞客等,都曾到过三清山,并留下了许多诗篇与题刻文字,也为三清山增添了光辉。而许多石刻文字、对联体现了中国五千年古文化的源流和道家“法本自然”的哲学思想。开展道教文化研习,使三清山道教文化得到升华和完善。三清山的仙姿神韵吸引了道人驻足,道人又以道学包括诗词、对联、书画丰富了三清山的文化内涵。对于博大精深的道教的研究目前还远远不够,需尽快建立三清山道教文化研究院。


  (5)旅游土特产购物游:三清山地处闽浙赣皖四省要冲,盛产香菇、木耳、石鸡、竹笋、猕猴桃、毛栗、板栗、白玉豆、灵芝、黄精、云雾茶,此外以竹木为原料的登山工具、竹编工艺品和木雕手工艺品,以及玉山县罗纹砚、铅山县绢扇、德兴铜水锅等都是吸引游客的土特产品。


  (五)麻姑山仙迹寻踪游


  麻姑山位于江西省东部南城县境,系武夷山余脉,为江西省省级风景名胜区。景区规划面积36km2,分为仙坛胜境、丹霞福地、麻源三谷和竹海松涛四个景区。麻姑山因麻姑仙女在此得道成仙而得名,以仙山文宝、福地洞天、泉瀑平湖和山谷田园为四大特色。


  1.开发思路


  (1)麻姑是著名道教人物。麻姑、麻姑山及其派生资源——麻姑得道成仙和麻姑献寿的传说,“麻姑山仙坛记”碑,麻姑米、麻姑酒、麻姑茶等,在我国传统文化、民俗风情、书法以及地方物产中都具有很高的地位。要充分发挥麻姑、麻姑山在海内外的重大影响,推出以丰富的文化史迹、优美的神话传说和鲜明的地方特产为特征的旅游开发项目,将麻姑山建成响誉海内外的中国民俗旅游、渡假胜地。


  (2)依托县城,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麻姑山距南城县城仅5km,206国道傍山通过,从县城步行一小时亦可到达,这样的条件在全省省级风景名胜区中是不多的,也是开发麻姑山的极为有力的条件。应充分发挥这个优势,将麻姑山和县城统一规划,配套完善接待设施,这样做既可节约投资,又可减少因客源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


  2.开发内容


  (1)麻姑仙迹寻踪游


  麻姑山为道教的第28洞天和第10福地。唐宋以来,历代统治者对麻姑山都有封赐,宋朝从真宗、仁宗到高宗,八代帝王对麻姑仙女和仙都观都有诰封,封麻姑仙女为“真寂冲应佑妙济元君”,把麻姑山的名声推向一个高峰。历代文人墨客,如刘禹锡、白居易、曾巩、晏殊、李纲、朱熹、陆游、杨万里、文天祥、徐霞客等游历过麻姑山,并留下了不朽的诗篇。至今麻姑山仍遗存大量与麻姑仙女有关的遗址和建筑,在南城还流传着许多麻姑造福民间的传说和与麻姑有关的地名。


  麻姑仙迹寻踪游包括以仙都观为核心的仙坛胜境和以王仙峰为核心的丹霞福地二个景区。其间即有仙都观、麻姑仙坛、碧涛庵、丹霞观、丹霞洞等道教建筑和历史古迹,还有半山亭、垂玉瀑、玉练双飞、龙门桥、神功泉等山水名胜。游人在“寻踪”中,将从神话传说、道教文化和名山胜水的结合上,净化心灵,体验“人间仙境”的感觉。


  (2)麻姑山“仙居”休闲度假


  麻姑山主峰海拔1064.3m,山上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景色优美。年平均气温17.8℃,七月平均气温22.3℃,极端最高温度35.1℃,自古就是我国东南地区的避暑胜地。“仙居”渡假中心位于群峰环抱的山间盆地——仙坛胜境,这里纤竹滴翠、群卉争研,交通方便,服务设施齐全,文物古迹众多。


  (3)麻姑山饮食文化节


  麻姑米、麻姑酒、麻姑茶是麻姑山的三大传统特产。麻姑米产于麻姑山冷水田中,米粒细长,玉色透亮,古为贡米,曾获巴拿巴国际土特产博览会银奖;麻姑酒相传麻姑仙女用神功泉酿制,献于瑶池盛会,得名“麻姑寿酒”,1915年在南洋国际赛酒会获银奖;麻姑茶产于麻姑山云雾中,叶嫩色绿,味醇香郁,为江西传统名茶。饮酒、品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米更是“民以食为天”的中国饮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主食原料。推出以饮食养身为目的,以地方农副产品为原料,以清沌鳙鱼头等地方名菜为代表的麻姑山饮食文化节。


  (4)三月三麻姑献寿节


  麻姑是著名的女寿仙,看上去麻姑象十八、九岁的姑娘,但传说她自诩看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民间传说,农历三月初三为西王母寿辰,麻姑在绛珠河畔以灵芝酿酒,为王母娘娘祝寿,是为“麻姑献寿”。“麻姑献寿”是中国妇孺皆知的神话传说,也是我国民俗画中最主要的题材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重要地位。推出三月三麻姑献寿节适应当今我国老龄化社会的需要,对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遵老爱幼的优良传统亦有积极意义。


  (5)麻姑山旅游商品开发


  麻姑山旅游纪念品要突出地方特色,工艺要精,纪念性要强。例如可将麻姑米、酒、茶制成精美的小包装,便于游客馈赠亲友,既有纪念意义又有实用价值。可以采用不同质料、工艺、精心设计麻姑女塑像、《麻姑山仙坛记》拓片,麻姑女画像等工艺品、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要。


  (6)麻姑山摩崖石刻和颜真卿书法展


  麻姑山是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一楷书”的“鲁公碑”——颜真卿以楷书撰写的《麻姑山仙坛记》的出处地。《麻姑山仙坛记》,全文九百余字,笔力刚健浑厚,开阔雄壮,布局充实,大气磅礴,为历代书法家临摹之范本,其书碑字贴是目前市场最畅销的法帖,在我国书法界具有极高的声誉。此碑在南宋时不慎丢失。1992年南城县政府重新刻制了《麻姑山仙坛记》石碑,使这一稀世珍品重新竖立在麻姑山,同时建立了汇集海内外书法家书法的碑廊,以弘扬中国书法艺术,迎接四方游客登临。“天一山”石刻,也是颜真卿书写,字大如斗,浑厚有力,现存于县文物陈列室。除此以外,从姑山天柱峰,飞鳌峰上,摩崖石刻多达40余处。至今“飞鳌峰”、“洗心池”、“蓬菜仙境”等石刻仍历历在目,其中以“飞鳌峰”三字最为醒目。该字为明代学者罗汝芳题写,刻于飞鳌峰数丈高的绝壁处,每字两米见方,为明代摩崖石刻之珍品。


创行合一旅游规划设计院 官方微信

相关阅读

上一篇:江西省旅游文化娱乐产品专题报告
一、江西旅游开发中的文化开发旅游本身的文[详情]
下一篇:无
北京创行合一规划设计院,一站式旅游策划规划设计院,专业从事旅游规划设计,拥有甲级旅游规划资质。"十年磨一剑"经历长期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累计!